莫恩·罗林斯·格雷戈里

简·约伦的《户外熊》书评(纽约:尼尔·波特图书公司,2021年)。
禅师Thích Nhất Hạnh为孩子们写的一篇冥想中有这样一句话:“吸气,我把自己看成一朵花。/呼出一口气,我觉得很清新。/吸气时,我把自己看成一座山。/呼气时,我觉得自己是固体的”(1992:11)。他教导说,重要的是“保持我们的‘花朵’的活力和存在”,通过吸入‘高山’和呼出‘固体’,“你会发现你比你想象的更强大”(1992:12,16)。
简·约伦(Jane Yolen)的第400本儿童读物以一个无名的叙述者开始,一个大约9岁的女孩吐露道:“有些人内心有一头狮子,或一只老虎。”/不是我。/我把熊戴在外面。”在Jen Corace的简单而引人注目的水粉画中,我们看到女孩走在街上,坐在学校的教室里,挂在杂货店的购物车上,骑着自行车;但在每一张照片中,女孩的身影都被一只巨大的茶色熊所包围。
在他们的第一张照片中,女孩/熊走过其他孩子,他们向她抛媚眼,嘲笑她,并向她伸出舌头。她叙述道:“我把熊戴在外面。/就像穿了一套盔甲。/它阻止了嚎叫/咆哮。/她保护我的安全。”书中没有任何地方把熊描绘成具有威胁性,甚至是愤怒的。她通常带着半笑,反映了女孩自己的表情。这个女孩不受恶霸的欺负,不是靠摆出一副狰狞的面孔,而是靠召唤出一种自我理解和自信,让他们的奚落无效。我什么时候需要以贝尔的身份出现?花吗?
在其他图片中,女孩/熊公开笑,当“我负责/骑我的自行车/到停车标志。”或者,如果我喜欢的话,/滑旱冰。或者在蹦床上蹦蹦跳跳。”如果我今天在外面戴着一只熊,我会怎么做?我愿意承担什么样的风险?在一个对比鲜明的图片中,女孩/熊坐在教室里,老师正在提问,虽然女孩低头看着她的桌子,但熊抬起头,抬起爪子回应。在我的一部分自信的同时,我的另一部分对同一件事自我怀疑吗?在另一张照片中,女孩从游泳池里伸手去摸熊,但熊害怕地蹲了下来。“只是游泳课上没有。这对我们俩来说都很危险。”如果我知道我有能力承受能量,那么有时候让能量沉睡会更好吗?
在书的一半,“我的熊”变成了“熊”,女孩理解它,不是她穿在外面的东西,而是她自己之外的一个存在。(有些读者跟女孩的母亲一样,把贝尔当成了一个想象中的朋友。)在其中一张照片中,女孩和小熊并排坐在毯子下,各自专心地读着不同的书。在另一张照片中,女孩和熊坐在餐桌旁,“我们共用一个盘子。”/我喜欢鸡肉,/熊喜欢沙拉。我们并不总是意见一致,贝尔和我。”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他们内心的自我也会有分歧,这是我们所认为的个性实际上是复杂的想法的许多隐喻之一:我们可以识别出自己不同的部分,这些部分有不同的,有时是相互冲突的倾向、需求、性别和技能。有时这些部分似乎来自我们自身之外。我怎样才能在内心深处的欲望中做出选择呢?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内在自我都是好伙伴。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恶魔”——被恐惧、愤怒、孤独和骄傲所驱使的内心自我。内在冲突和“分裂的自我”的概念是古代哲学的一个突出主题。当然,“认识你自己”的部分含义是意识到这些自我何时开始显现,并知道如何照顾它们。(Nhất Hạnh建议把愤怒、孤独或其他困扰的内心自我像一个哭泣的婴儿一样抱在怀里,安慰它:“你在这里没关系,我会照顾你的。”)
“我照顾贝尔,贝尔也照顾我。”这些台词,以及女孩和贝尔互相鞠躬、碰鼻子的形象,提醒我们,我们所信任和珍视的自己的那些部分必须得到培养和培养。Nhất Hạnh提醒我们,“有时我们的花朵疲惫了,需要恢复”(1992:12)。如果我认识到自己——或者家人或朋友——的一部分是亲爱的,是我依赖的,我该如何照顾好它们?
《熊在外面》是一个哲学寓言,像所有好的寓言一样,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通往智慧的大门。
参考
Nhất Hạnh, Thích(1992)《触摸和平:练习正念生活的艺术》,第10-20页。伯克利,加州:视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