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雷斯·b·马修斯

威廉·史泰格的《真正的小偷》书评(纽约:Farrar, Strauss &Girous出版社,1973)。原发表于《思考:儿童哲学杂志》4(4-3):1。
首先是从皇家国库中消失的红宝石,然后是金币,然后是著名的卡利卡钻石。熊国王巴兹尔被逼着去怀疑鹅高文,他是皇家金库的首席守卫,也是除了国王之外唯一一个有金库钥匙的人。
高文被送上法庭,被判有罪,并被判入狱。然而,在他被带走服刑之前,他飞走了,越过斯克勒斯湖,躲在另一边的森林里。
那只老鼠,德里克,才是真正的小偷。一切都开始得那么无辜。他无意中进入了皇家金库,并被皇家珠宝的美丽所折服。他拿了第一颗,接着又拿了几颗,越来越多,最后他拿了卡利卡钻石。他把所有的珠宝都搬到了橡树根中的地下小屋。
在得知他的朋友高文被指控犯有盗窃罪后,德里克下定决心,如果高文真的被判有罪,他,德里克,一定要站出来认罪。但后来,当高文逃脱后,他决定不招供了。
德里克现在该怎么办?为了给高文正名,他偷了更多的珠宝。大家很快意识到高文一定不是真正的小偷。然后德里克返回所有的珠宝,去寻找高文承认和道歉。
德里克聪明地在高文的森林藏身处找到了他,并在一个感人的场景中告诉了他一切。高文原谅了德里克,德里克好不容易才让高文说他也会原谅国王。然后,高文几乎若无其事地问德里克,他是否会向其他人坦白。
当我把这个故事大声念给别人听的时候——我经常这么做——听到高文那几乎是若无其事的问题时,我停下来问听众,他们认为德里克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应该回去承认他的罪行吗?为什么,或者为什么不?在我们一起读完这个故事之前,我们会讨论一下我们希望故事如何结束。
我们提醒自己,那些珠宝都被归还了。国王和他的臣民意识到高文被诬告并被错误地判有罪。毫无疑问,国王准备向高文赔罪。没人怀疑德里克。此外,德里克已经经历了巨大的悔恨,并采取了重要措施来纠正他的错误。
那些认为行为的道德或不道德本质上取决于行为后果的人,可能会得出德里克不应该坦白的结论。谁会因为这样的坦白而受益呢?德里克似乎不会,因为他会遭受更大的痛苦。看来不是国王,因为他喜欢德里克,如果知道他偷东西会很失望。不是高文,他已经原谅了德里克,不想让他受到比他的悔恨更严重的惩罚。
那些认为行为的道德或不道德与后果无关的人可能会得出德里克必须坦白的结论。难道诚实不需要这么多吗?
我的听众,无论他们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通常会大致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德里克不应该坦白,另一派认为他应该坦白。我给每一方一个机会去说服他们的对手相信他们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讨论的重点不是要夸大道德的相对性。我的观点是要阐明解决严重的道德困境是多么困难,并表明良心问题可能与理论问题紧密交织在一起,即什么样的考虑表明一种行为是对的,还是错的。
然而,史泰格的故事的哲学价值,甚至超出了它提供的讨论什么是正确的、什么使某事正确的好机会。因为从小偷的角度来看,故事的大部分内容都写得很敏感,所以阅读它是一种道德想象的练习。因为在儿童读物中,史泰格的故事是少有的对道德问题的探索,它既令人兴奋又严肃,却从来没有道德说教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