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课程蓝图:网络空间社会学
下图是一门名为“网络空间社会学”的虚构课程。特别要注意这四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彼此对齐的方式。也就是说,描述影响了广泛的课程目标,这些目标被分解为集中的、可测量的学习目标,并且作业/学习成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与目标一起创建的。

需要更多关于作业如何与学习目标和更广泛的目标相一致的细节吗?请参阅下面的详细描述。
作业1:书面论文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互联网历史的总结性书面论文,分析主要里程碑是如何与构建其演变的更大叙事联系在一起的。(与课程学习目标1和学习目标1一致)
作业2:视频讨论学生用Flipgrid录制一段2-3分钟的视频,反思到目前为止,媒介沟通在他们的生活中是如何演变的。他们回想起使用电脑与朋友和家人交流的最古老的记忆,特别是使用的平台和它们的效率,并将其与今天的标准交流方式进行比较。(与课程学习目标1和学习目标2一致)
作业3:书面讨论在观看了教师总结迪尔凯姆集体泡沫理论的讲座视频后,学生们就讨论提示写一篇250-300字的回答,要求他们反思具体问题,将理论应用于他们所在或知道的特定在线社区,并通过论坛上的实质性回复进行对等对话。(与课程学习目标2和学习目标3一致)
学生使用Miro创建思维导图,可视化远程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并与同龄人进行比较。思维导图应该首先根据生理和心理对反应和效果进行分类,然后再进行更具体的分类。例如,对理解、情绪、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影响(与课程学习目标1和学习目标4一致)
作业5:小组展示(Group Presentation)搭建交付成果,学生首先完成对自己媒介沟通风格的分析,以确定他们最符合动态数字心理的哪种个性。然后,在随机分配的组中,合作伙伴分享彼此的发现,并共同撰写一份报告,他们将向全班展示他们各自的数字心理,并根据他们的发现,共同决定他们的数字心理是互补的,不相容的,还是中立的。(与课程学习目标3和学习目标5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