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你的教育
我们与性别,性和妇女研究部门密切合作,该部门也提供LGBTQ研究的辅修课程,为班级提供课程和研讨会,以及让你在课堂外参与的机会。该连接将学术和学生发展组件连接在一起,为您提供全面的体验。
探索你的个性
无论你是想和同龄人交往,认识新朋友,还是想获得服务和支持,都有很多方法可以参与进来!下面列出了其中一些机会。
- 亲和圈:一个欢迎的空间,让学生联系,分享经验,并在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中建立友谊,同时在性的背景下探索关系和社区。
- 超越标签:一个每周一次的讨论和支持空间,为那些想要更有意义地理解关系、爱、亲密和他们自己的价值体系的学生。
- 特殊兴趣住房:居住生活办公室提供开放住房和包容和肯定的生活学习空间,这两个都是很好的选择!
术语
- A/Ace:“无性恋”的口语缩写。通常用来指无性恋者,类似于“gay”或“straight”用来指同性恋或异性恋者。
- Ace光谱:无性恋:无性恋者、半性恋者和灰色无性恋者在有关性取向的单一保护伞下的分组
- 审美吸引力:被某人的外表所吸引,而不是浪漫的或性的。
- AFAB:出生时被指定为女性的缩写。
- 情感取向:参见“浪漫取向”。
- Ag:参见“Stud”。
- 无性人:没有性别的人。无性别个体的身体并不一定与他们缺乏性别认同相符。通常,性别个体并不关心他们的生理性别,但有些人可能会寻求看起来雌雄同体。
- 盟友:一个支持和尊重性多样性的人,采取相应的火狐体育行动来挑战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言论和行为,并愿意探索和理解自己内心的这些偏见形式。通常用来形容属于LGBTQ群体的异性恋者。
- AMAB:“出生时被指定为男性”的缩写。
- 雌雄同体的: 雌雄同体的既具有男性特征又具有女性特征或性质的,或既不是特别女性化也不是特别男性化的。
- 男同性恋者:对男性或男性化的人有性吸引力的人的性取向。
- 浪漫的:很少或根本没有浪漫吸引力的人。芳香属性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天生的属性,而不是一种选择。浪漫的人通常从柏拉图式的关系中获得同理心的支持。
- 无性恋者:对他人几乎没有性吸引力的人,认为自己是无性恋者。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对他人产生浪漫、情感或身体上的吸引。
- 熊:1。男同性恋或双性恋男性,有面部毛发或体毛,身材可爱。2. 这是一个总称,指的是男同性恋和双性恋男性群体中的亚文化成员,通常被定义为对自然的男性气质和身体的一种态度或舒适感。
- Bicurious:一个典型地认为自己是同性恋或异性恋的人,但对与他们不喜欢的性别的人的关系或性行为表现出一些好奇心。(相关术语:heterofflexible, homoofflexible)
- 双性恋恐惧症:对双性恋者的恐惧、憎恨、不适或厌恶。双性恋恐惧症可以在LGBTQ社区以及整个社会中看到。
- 双性恋: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性别所吸引的人。生物浪漫主义者并不一定对任何一种性别都有性吸引力。
- 双性恋/双性恋+:一个涵盖性取向的总称,描述了对不止一种性别认同的吸引力,如双性恋、泛性恋、多性恋、全性恋、流动性或酷儿。
- 双性恋:在情感上、浪漫上、性上、感情上或关系上被两种或两种以上性别所吸引的人,或自认为是双性恋群体成员的人。
- Boi(发音为“男孩”):LGBTQ、男性和女性群体中的俚语,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性取向或性别认同。这个词也被用作boy的另一种拼写。
- 布奇:1。男性:在身体上、精神上或情感上认为自己是男性的人2. 有时用作对女同性恋者的贬义词,但它也可以被称为肯定的身份标签。
- 异性恋:一种非二元性取向的个体只对那些不符合二元性取向的人产生性吸引力的性取向。这个词也被二元性恋者用来代替“skoliosexual”这个词,后者用来表达对跨性别者,更具体地说是非二元性恋者的独特吸引力。
- Cisgender: 认为自己生理性别与性别认同一致的人。(Cisgender来源于拉丁语前缀顺式,意思是“到/这近的一边”,它与拉丁衍生的前缀是反义的反式).
- 顺性别主义:基于所有人都是或应该是顺性别的假设而产生的规范和行为。这种压迫体系认为,顺性是天生的正常和优越,并否定了跨性别者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 Closet:俚语,用来指不公开自己的性取向或性别认同,保持隐私,表面上过着异性恋的生活,但自己是LGBTQ,或者不公开自己的身份。有时候,不出柜也意味着不想承认自己的性别身份。
- 出柜:承认、接受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性取向或性别认同的过程。“出柜”也可以指一个人向自己出柜的时间。
- 异装癖者:出于各种原因,有时是为了性快感而穿异性服装的人。变装并不代表性取向。这个词取代了有时带有贬义的异装癖。
- 迷恋:对某人的一种(可能是暂时的)浪漫吸引,可能会也可能不会采取火狐体育行动。
- 巡游:寻找(如在公共场所)性伴侣
- 幼崽:一种年轻或看起来更年轻的熊,通常有一个较小的框架。有时用来暗示在关系中是被动的一方。
- 半浪漫主义:除非他们已经形成了强烈的情感纽带,否则不会经历浪漫吸引的人。半浪漫的人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体验到性吸引。
- 半性恋者:除非有强烈的情感联系(如恋爱关系或深厚的友谊),否则不会感受到性吸引力的人。半性恋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天生的取向。
- 海豚:一种纤细、健壮、无毛的熊。
- 低调(Down-low):自认为是异性恋的男性,但在与男性发生性关系时不向女性伴侣透露(如果有的话)。底层社区传统上与非裔美国人和拉丁裔男性联系在一起。有时也被称为“偷偷摸摸”
- 变装王:通常,但不完全是,穿着男性服装或男性指定服装表演的女性或女性个体。变装王通常作为艺人在LGBTQ或异性恋夜总会工作或表演。任何性别的人都可以成为变装王。
- 变装皇后:典型的,但不是唯一的,穿着女性服装表演的男性或男性个体。变装皇后通常在夜总会或选美比赛中通过唱歌、跳舞或假唱来变装工作或表演。任何性别的人都可以成为变装皇后。
- 女同性恋者:贬义词,指男性同性恋者。有时被女同性恋(不一定是男性)肯定地用来指代自己。
- 同性恋:贬义词,指那些被认为是非异性恋的人。有时被男同性恋者肯定地用来指代自己。
- 女同性恋:主要或只与同性恋或双性恋男性交往的女性。
- 仙女:贬义词,指被认为是非异性恋的人。有时被男同性恋者肯定地用来指代自己。
- 女性:根据这个标签,具有一组特定的性解剖学(例如46,XX表型,阴道,卵巢,子宫,乳房,较高水平的雌激素,细体毛)的人。
- 女性气质:指的是被认为是女性的特质,通常被认为是女性的特质,被认为是社会上适合女性行为的特质。表现出自我描述的女性气质的人并不一定认为自己是女人:一些男人(包括跨性别男人)是女性,一些女人是,一些性别酷儿或雌雄同体的人是。
- 娘娘腔: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表现出和/或呈现出文化上/刻板的女性特征。这个词也被用来描述一个特定的女同性恋身份。布奇/女人)。谨慎使用这个词,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被视为冒犯。
- 流动的:一种超越同性恋或异性恋、男人或女人二元体系的性或性别认同。具有流动身份的人可能会拒绝使用标签或选择框框来定义自己。也用于性或性别认同不固定于连续统一体的某一点的人。
- FTM:跨性别者的缩写。这种人最有可能使用男性代词。
- 同性恋:有时,“同性恋”被用来指所有的人,不论性别,他们的主要性和或浪漫的吸引力是同性的人。这个词也可以专门指那些在情感上、浪漫上、性上、感情上或关系上被其他男性吸引的男性,或者那些认为自己是同性恋群体成员的男性。女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人可能会觉得被“同性恋”这个词排斥在外。
- 性别:通常受社会期望影响的一系列社会、生理、心理和情感特征,将个体划分为女性、男性、雌雄同体或其他。
- 性别二元:性别的划分,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对立类别(男人和女人)。性别二元被认为是一种结构,因为在这些类别之间和之外有许多身份。
- 性别确认手术:一种永久性的身体整形手术,旨在使人的身体与性别认同一致。
- 性别表达:一个人的身体特征、行为和表现,传统上与男性气质、女性气质或雌雄同体有关。比如外表、衣着、举止、说话方式、角色和社会互动。
- 性别歧视(GenderF*ck):某人的性别表达是对传统性别二元体系的政治评论。
- 性别认同:用来描述个人内心深处对自己是男人、女人、两者都是或两者都不是的概念——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他们如何称呼自己。
- 性别包容:在讨论性别时用来消除排斥的术语。一种语言规定主义,旨在在描述人的词语中消除对性别的提及。
- 不符合社会性别的人(如变性人、变性人、双性人、性别酷儿、异装癖者等)。
- 中性的:注意到或关于一个词不是只指一种性别的。然而,一个更好的短语应该是“性别包容”。“中性”经常是对许多跨性别者的侮辱,可以与经常听到的指代“看不见”种族的“色盲”相比较。
- 性别表现:一个人的身体特征,如外表或衣着,从外表上显示出他们自己的性别身份。
- 性别角色:主要根据生理性别指定的男性和女性的预期行为规范;一种因文化而异的社会学结构。
- 性别转换:从一种性别或性别表达转变为另一种性别的社会、心理、法律或医学过程。性别转换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步骤。转变可能包括告诉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合法更改姓名或性别/性别标记;激素治疗;还有可能,虽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手术。通常被称为“过渡”。
- 性别变异:1:这个词描述的是那些穿着、行为或表达方式与主流性别规范不一致的人。性别差异被认为与性别不符合相似,可以描述个体不符合男性和女性性别规范的行为或性别表达。有些人不使用这个词,因为他们觉得这表明这些身份是不正常的,他们更喜欢“性别创造性”和“性别扩张性”这样的术语。
- 性别酷儿(Genderqueer):性别认同既非男性也非女性,介于性别之间或超越性别,或者是性别的某种组合的性别变异者。性别酷儿的个体经常挑战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二元体系。
- 金发姑娘:只与熊为伍的直女。
- Grey-A:无性恋和性恋之间的灰色地带。有些人认为自己介于无性恋和有性恋之间。灰性取向的人很少有性行为。有些人觉得他们的经历与无性恋的经历如此接近,以至于他们明确地将自己定位为灰色-无性恋或只是灰色-a。
- 灰色浪漫主义:浪漫和浪漫之间的灰色地带。有些人认为自己介于浪漫和浪漫之间。
- 女同性恋者:对女性或女性化的人有性吸引力的人的性取向。
- He-she:一个贬义词,用来描述拒绝承认自己性别的变性人、双性人或性别不一致的人。
- 雌雄同体——对双性人的蔑称。(见“阴阳人”)
- 异性恋者:主要是异性恋者,但并非完全是。异性恋者通常会被与自己性别不同的人所吸引,但偶尔也会被同性所吸引。有时被随意地称为“大部分是直男”。
- 异性恋规范(Heteronormativity):在个人或机构中,认为每个人都是异性恋,或者异性恋高于同性恋和双性恋的假设。
- 异性恋者:被异性或性别吸引的人。异性恋者并不一定会被异性或性别所吸引。
- 异性恋:所有人都是或应该是异性恋的假设所产生的规范和行为。这种压迫体系假定异性恋本质上是正常的、优越的,否定了LGBTQ人群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 异性恋者:在情感上、浪漫上、性上、感情上或关系上被异性或性别吸引的人。通常被称为“直男”。
- 异性恋特权:异性恋者在异性恋文化中获得的利益和优势。同时,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声称自己是异性恋者而否认自己是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或双性恋者所得到的好处。
- 同性恋者:大多数时候被同性/性别所吸引,但偶尔也会被异性/性别所吸引的人。
- 恐同症:对爱同性或对同性有性欲望的人感到恐惧、憎恨或不适。恐同反应往往导致对任何不符合异性恋社会文化规范的人的不容忍、偏执和暴力。由于大多数LGBTQ人群与异性恋者在同一个社会中长大,他们学习到与主流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相同的信仰和刻板印象,导致一种被称为内化同性恋恐惧症的现象,而LGBTQ-认同的个体对自己被认同为LGBTQ的部分感到羞耻、内疚或仇恨。
- 同性恋者:被同性或性别的人吸引的人。同性恋者并不一定被同性或性别所吸引。
- 同性恋:心理学领域创造的临床术语,指具有同性性吸引力的人。这个词通常与同性吸引是一种精神障碍的想法联系在一起,因此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冒犯。
- 内化同性恋恐惧症:对自己的同性恋或双性恋的恐惧和自我憎恨,这些人在童年时期就对同性恋有负面看法。内化压迫的一种形式是接受适用于被压迫群体的神话和刻板印象。它会导致抑郁、疏离、焦虑,在极端情况下,还会导致自杀。
- 双性人:指一个人出生时的染色体、生殖器和/或第二性征与男性或女性身体的典型定义不一致的各种医学状况。双性人并不总是意识到他们有这种情况。取代不准确的术语“雌雄同体”
- 金赛量表(Kinsey Scale): 1948年阿尔弗雷德·金赛(Alfred Kinsey)设计的连续模型,从0到6绘制性行为;0人是异性恋,6人是同性恋。这是第一个考虑到双性恋的量表。根据1954年的一项调查,70%的人在1到5之间。它被批评过于线性,只考虑行为而不考虑性别身份,因此不再被广泛使用。
- 皮革:皮革亚文化指的是围绕性活动而组织的服装的做法和风格。穿着皮衣是这种文化的参与者自觉地将自己与主流性文化区分开来的一种方式。皮革文化在同性恋群体中最为明显,通常与男同性恋(“皮革人”)联系在一起,但它也以各种方式反映在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和异性恋世界中。许多人将皮革文化与BDSM(捆绑/纪律,支配/服从,虐待/受虐)联系在一起。
- 女同性恋者:在情感上、浪漫上、性上、感情上或关系上被其他女人所吸引的女人,或认为自己是女同性恋群体中的一员的人。双性恋女性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觉得自己被包含在这个术语中。
- LGBTQ - 1。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酷儿和质疑群体的常见缩写。当谈论非异性恋和非顺性性别身份时,这个缩写词被用作一个总称,并不总是反映社区成员。这个缩写可以扩展为LGBTQIA,包括双性人,以及盟友/无性恋者,或者在只讨论性取向时缩写为LGBQ。2.描述性形容词(如“I am an LGBTQ individual”)。
- 生活方式:这个词经常在LGBTQ群体之外使用,用来描述LGBTQ人群的生活方式,例如“同性恋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觉得这个词不合适,因为它贬低了身份,暗示性取向是一种选择,忽视了LGBTQ人群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 口红女同性恋:通常指带有女性特征的女同性恋。可以用在褒义或贬义上,这取决于谁在使用它。有时也用来指自动被视为异性恋的女同性恋者。
- 男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的缩写。这个术语强调的是行为,而不是相关个人的身份。
- MTF:男变女变性人的缩写。这种人最可能使用女性代词。
- 男性:根据这个标签,具有一组特定的性解剖结构的人(例如,46,XY表型,阴茎,睾丸,较高水平的睾丸激素,粗糙的体毛,面部毛发)。
- 阳刚之气:指那些被认为具有男子气概的品质,这些品质通常被认为是男性的特征,并且被认为是社会上适合男性行为的品质。表现出自我描述的男子气概的人并不一定认为自己是男人:有些女人(包括跨性别女人)是男性化的,有些男人是,有些性别酷儿或雌雄同体的人是。
- 都市美男:20世纪90年代流行的一个词,指具有传统上与男同性恋有关的特征的异性恋男性。虽然这个词似乎暗示了性取向的转变,但它更准确地反映了对男性性别角色坚持的限制的放松,与性无关。
- 中性人:内部没有固定性别的人。
- 非二元性别:不认同或表达自己性别的人通常使用的一种身份。
- No Homo:一个冒犯性的短语,通常用于某人无意中说了一些别人可能认为是同性恋的话。
- 无性恋者:被所有性别或性别认同所吸引的人。
- 将某人或某物视为根本不同或陌生的过程。
- 水獭:一种细长、多毛的熊类动物,性格被动。
- “郊游”:某人在不知情和/或未经同意的情况下透露了他人的性取向或性别认同信息。
- 泛浪漫主义:不受性别或性别认同影响的人。
- 泛性恋:一个人在情感上、浪漫上、性上、感情上或关系上被别人所吸引,而不管他们的性别认同或生理性别。
- 通过:被认为是主流群体的一员,例如白人、异性恋、顺性(非跨性别),LGBTQI有能力通过考试的人可以选择隐藏作为性少数群体成员的耻辱。
- Per:他或她的性别包容性替代代词。源自“人”。
- 骄傲:一种健康的自尊,在同性恋群体的背景下,它促进了权力、教育、安全的生活,以及“作为LGBT+是可以接受的”的感觉。也用来指六月的骄傲月季节和活动。
- 特权:只给予或只给予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特殊权利、优势或豁免。在个人、人际、文化和制度层面上发挥作用,以牺牲边缘群体的成员为代价,为主导群体的成员提供优势、支持和利益,而主导群体的人往往不知道他们是主导群体的成员,因为他们有能力将自己视为人,而不是刻板印象。
- 代词:一个人希望别人在与他交谈或谈论他时使用的一类词(例如,他/他/他的,她/她的,或者他们/他们的)。
- 恋: 描述了在所有相关人员的同意下,从事多种浪漫和/或性关系的行为或欲望。
- 多面手:被所有或多种性别或性别表达吸引的人。
- 女王:一个俚语,用来指浮夸或娘娘腔的男同性恋者。这个词既可以是贬义的,也可以是一种自我认同。
- 酷儿:描述具有不规范的性别认同、性取向或性解剖学的人的术语,包括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者、变性人及其盟友。由于这个词有时被用作诽谤,它对一些LGBTQ人群有负面含义;然而,其他人重新使用了这个词,并且很乐意用它来形容自己。
- 酷柏拉图式:一种不涉及性或浪漫的关系,但意味着比柏拉图式友谊更强烈的承诺、陪伴和/或爱。浪漫的人可能会也可能不会经历这些类型的关系(在其他类型中)。
- 质疑:这个术语用来描述那些处于发现和探索他们的性取向、性别认同和/或性别表达的过程中的人。
- 浪漫取向:指一个人基于性别的浪漫吸引模式。那些认为自己无性恋的人也用这个词来形容他们被浪漫吸引的性别。一些人更喜欢这个词,而不是“性取向”,因为它表明所涉及的感情和承诺不仅仅是性的(甚至对某些人来说主要是)。这个术语强调的是吸引力和关系中的情感成分,与取向无关。也被称为情感取向。
- 同性恋(SGL):一些非裔美国人用来描述他们的性取向的术语,因为他们认为“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主要是白人术语。“同性之爱”也在使用。
- 智性恋者:在情感上、浪漫上、性上、感情上或关系上被智慧及其运用所吸引的人。
- 性感的吸引力:吸引:对另一个人的吸引涉及感官,通常是触觉这不是一种明确的性形式的身体接触,例如,感官吸引可能包括对非性形式的接触感兴趣,如拥抱、亲吻或按摩。感官吸引也可以应用于非触觉的方式,比如对声音的吸引。
- 性:1。一种生物学术语,通常根据性染色体(XX =雌性,XY =雄性)将一个物种划分为雄性或雌性;激素水平、第二性征和内外生殖器也可以被视为标准。2. 性行为或性满足的另一个术语。性是一种生理事实或生理行为。
- 变性/变性手术:过时,经常被认为是冒犯性的。见性别确认手术。
- 性吸引:对一个人的身体吸引的一种形式,基于对与特定的人进行性互动(性交、性接触/性摸索等)的渴望。
- 性取向: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身体和性吸引力以及这种吸引力的表达。
- 性:构成我们有性生命的一系列复杂成分;包括情感,身体和性方面,以及自我认同(包括性取向和性别),行为偏好和实践,幻想,情感和情感亲和力的感觉。
- Shemale:一个贬义词,用来描述那些拒绝承认自己性别的变性人、双性人或性别不一致的人。
- 异性恋:对变性人的一种吸引,更具体地说是非二元性的个体。这通常不是描述对特定生殖器或出生分配的吸引力,而是一个包容性的术语。这是一个有点争议的标签,因此,有些人通常选择用“异性恋”这个词来代替,尽管它只指非二元性恋者。
- Squish:这个词用来描述对某人的兴趣超出了传统友谊的角色和经历。一种浪漫的“迷恋”,渴望与某人建立柏拉图式的关系。
- 隐身:这个词指的是一个人选择在公共场合对自己的性别历史保密,要么是在变性后,要么是在成功变性后。(也被称为:隐身)
- 刻板印象:对一群人过于简单的概括,而不考虑他们的个体差异。一些刻板印象可能是积极的,然而,它们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仅仅因为它们涉及忽视个人现实的广泛概括。
- 直男:通常用来指男同性恋者,他们很容易伪装成异性恋者。这个词暗示着男同性恋者有一种与异性恋者明显不同的刻板行为方式。
- Stud:指非裔美国人和/或拉丁裔男性酷儿女性。也被称为“ag”。
- That 's So Gay:这个短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事愚蠢、愚蠢或消极。
- 第三性别:指那些不属于男性或女性的人。例如,美洲原住民的双灵人、印度的hijira、泰国的kathoeys和巴西的travestis。
- 变性人:通常是对变性人的蔑称,尽管一些变性人重新使用了这个词。
- 跨性别*:一个总称,指的是性别认同范围内的所有身份。多年来,跨性别者认为跨性别*是排他性的、不必要的、难以接近的,通常被用来制造二元对立,让有色人种的跨性别女性沉默。
- 跨性别者:一些由男变女的跨性别者喜欢的身份标签。
- 跨性别者:一个总称,指那些性别认同与出生时的性别不一致的人。其中包括跨性别者、跨性别者、性别酷儿者、非二元性别者等。变性人可能认为自己是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或其他性取向。有时缩写为trans。
- 跨性别者:出生时被指定为女性而自我认同为男性的人。
- 跨性别者:一些由女变男的跨性别者喜欢的身份标签。
- 跨性别恐惧症:对跨性别者或其他性别不规范者的恐惧、憎恨或不适。
- 变性人:专门指通过激素和/或手术改变性别的变性人。这个词有时被认为是过时的或冒犯性的,指的是一个人的性别认同与他/她出生时的生理性别在文化上一直不同。“跨性别男人”和“跨性别女人”这两个词更常用。参见“跨性别者”。
- 异装癖:一个过时的术语,指的是穿着异性服装的人。(更喜欢的术语见:变装)
- 反式女士:女性:出生时被指定为男性而自我认定为女性的人
- Twink:俚语,用来形容面部毛发或体毛很少或没有的年轻男子。可以是贬义的。
- 两个精神:美国土著文化中的一种性别认同,形容那些既有男性精神又有女性精神的人,他们受到造物主的祝福,能以两种性别的眼光看待生活。这个词并没有减少部落特有的名字,角色和传统的国家为自己的双灵人。这类名称的例子有winkte 在拉科塔和nadleeh在纳瓦霍人中间
- WSW:与女人发生性关系的女人的缩写。这个术语强调的是行为,而不是相关个人的身份。
- 狼:一种具有攻击性,更具统治力和多毛的细长熊。
- Ze/Hir:一些跨性别者使用的中性代词(发音为Zee)来代替他或她。所有格形容词“hir”(此处发音)通常紧随其后代替his或her。有些人可能会使用其他中性代词。